后记(最终章)-《我自红楼来》
第(2/3)页
这里在座的都是知根知底,经常一起服侍贾瑜的自家姐妹,故而林黛玉说话比较随意,她的这番话重新燃起了那四位女孩子的希望,个个眼巴巴的看着那个翘着二郎腿坐在左边太师椅上,年龄比自己爹爹还要大一点的中年男人。
薛宝钗、史湘云、李纹、李绮、邢岫烟、妙玉、薛宝琴、晴雯、紫鹃、秦可卿、媚人、龄官、金钏儿等人纷纷开口劝谏,贾瑜仰天长叹一声,这不是强人所难么,自己又不是喜新厌旧的人,老一点怎么了,不比这些毛丫头懂得怎么伺候人?还得从头教她们,多麻烦。
“好好好,我答应你们还不行吗?那什么,你们谁来负责老带新?”
“我我我!我来!”
薛宝琴自告奋勇,明明是三十多岁的妇女了,却还和十几岁的小姑娘一样爱玩爱闹,众人连连点头,都说她最会这个了,看着她含羞带怯的小模样,贾瑜莞尔一笑,道:“那辛苦你了,今晚我到你那去,把她们四个都带着。”
“咦~”
众人开始起哄,身怀六甲的小梨儿满脸狡黠的笑,揶揄道:“老爷,您把您的神通使出来,让宝琴姐姐再怀一个宝宝,她前几天还说我是老蚌生珠呢,气死我啦,您得给我报这个仇呀!”
薛宝琴柔荑直摆,求饶道:“对不起我错了,我那天是开玩笑的,老爷,您千万别听她的,我都生四个了,可不能再生了,家里就数我生的最多。”
正闹着,贾萌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也顾不得给贾瑜、林黛玉还有小妈们见礼了,大叫道:“父亲,喜事,大喜事啊!去南美洲的船队回来了,他们带回了您之前点名要的所有东西!”
贾瑜心头猛地一跳,拔起两条大长腿就往外面跑,贾萌接过林黛玉递上来的土黄色呢子军大衣,连忙追上。
得益于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种新农作物的加入,大梁八百多万平方公里普遍肥沃的土地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尤其是生长期间不需要太多养分的后者,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也能疯狂蔓延,汉人民族血脉里的勤劳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它们全面普及之后,各省大丰收的喜报频传,再加上东南亚半岛和两湖流域源源不断反哺的大米,莫说是大梁的子民们了,哪怕大梁子民们饲养的鸡鸭鹅狗牛马猪羊也能顿顿吃米面吃到饱,自此以后,这片深沉的黄土地上再也没有在大灾之年发生过一次饿殍遍地,一例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直至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人们依然铭记着那个在一千年前横空出世的男人,他恰似一颗划破永夜的流星,释放出无法目视的光芒、燃烧出永不熄灭的火焰、创造出难以企及的成就,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在数十个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了一首璀璨夺目的不朽乐章。
......
建元十二年,初夏。
长安城,乾清宫。
纵使建元帝百般挽留,贾瑜依然递上了一纸辞呈,以年老体衰,无力继续忠于王事为由,上书请乞骸骨,回到苏州府颐养天年,从此隐居在山水之间,与风花雪月做伴,再也不过问世事。
建元帝陈熙是陈炽与贾婉儿生的小儿子,在位已有十六载,陈炽龙御归天之后,皇太子陈烈(亦是陈炽与贾婉儿所生)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不过在位仅仅七年就因病而英年早逝了,陈烈膝下无子,遂将皇位传给了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就是如今的建元帝陈熙,整个过程非常和谐,没有激起半点波澜。
陈烈在驾崩前对陈熙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大梁,是你的了”,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兄终弟及”不失为一段流芳千古的传世美谈,陈熙在梁太祖、梁高祖、梁武宗(太上皇)、梁世宗(景文帝)、梁仁宗(天启帝陈贤)、梁圣宗(永乐帝陈炽)、梁明宗(乾元帝陈烈)的神像与灵位前发下重誓,立志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好皇帝。
事实上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贾瑜时常会感叹,苍天待他不薄,他所效忠过的五位皇帝皆是心胸开阔、目光长远、广言纳谏的明君,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个朝代,一连五位皇帝都是明君,这种事出现的概率确实太小,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呢?幸好他遇上了。
“陛下,老臣年迈昏聩,已经担负不起您赋予的重任了,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官场政通人和,外无强敌,内无逆臣,形势一片大好,老臣再留下来也没什么用处了,是时候解甲归田,将手头上的权利都交还给您了,让后起之秀们担负起来吧,否则会有人说老臣尸位素餐,贪恋权柄,老臣怕晚节不保啊,请陛下念在老臣也曾为江山社稷立下过几分功劳的份上,放老臣回乡静养,以待离世之日。”
贾瑜说完后,颤颤巍巍的跪下磕了三个头,尽管他是陈熙的外祖父,但君臣大义不可罔顾,在公众场合还是要跪的,他从来都没有仗着自己是先帝(陈炽)是他的亲传弟子,先后(贾婉儿)是他是的亲生女儿,自己又身居高位,权倾天下而去做任何违背职责、良心、原则的事,对皇帝恭敬有加,不会去干涉他的私生活,亦不会在政务上乾刚独断,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皇权的敬畏。
对那些在背地里叫他“九千岁”,说他比皇帝还要言出法随的人,他也不曾听之任之,杀了几只叫的最欢的鸡后,群猴被吓到的三缄其口,负荆上门请罪,再也没有人敢提这三个字了。
陈熙受了贾瑜参拜的大礼,犹豫了一会儿,方才开口道:“历朝历代怕是也找不出第二个一百零五岁还在朝堂上受累的臣子了,罢罢罢,我便依了您的意思,准许您致仕,但是您要答应我一件事,我才能安心放您离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