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2 章 挺身而出的白俄工人。-《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第(1/3)页

    在杨呼尘的强令下,第七军的营、连长们纷纷带着士兵们在多处发起了冲锋。

    兵工厂的厂区确实太大了,再加上修建起来才半年,火力点修筑的还是太少了。

    在第七军不要命的猛烈攻势下,多处围墙被炸开。

    但好在守军武器精良,弹药充足,硬生生顶住了第七军的多次猛扑。

    同样在观察战场形势的兵工厂厂长宋会超,看到多段围墙被炸开,心中焦急万分。

    兵工厂内部的碉堡和火力点,还没修筑起来。

    一旦要是让敌人冲进来,那情况就不可控了。

    宋会超是留洋归来的工程师,作为文化人,当然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稍作思量后,进入防空洞,来到正在躲避的工人们面前,对着他们说:“所有人都给我听着!工厂就是我们的家,如今有人不想让我们过安稳的日子,那我们就跟他们拼了!”

    “会打枪的弟兄们,拿起武器跟我上!守住兵工厂,就是守住我们的家!”

    田湖兵工厂,刚组建时,有五千多名技工和力工。

    今年开春扩建后,员工数量已经突破八千。

    这些人当中,除了原有巩县兵工厂的老员工3500人之外。

    还有一部分员工,是技术水平不错的白俄工人。

    剩下的,全都是招收的本地老百姓和流落在洛阳的灾民。

    但别看人数多,可大多数工人只会干活,从未摸过扳机,脸上满是焦急与茫然。

    “我想帮忙,可我不会打枪啊,要不给我发把刀吧!” 一名年轻工人神情焦急,上前说道。

    周围不少人纷纷附和,在兵工厂干活,不仅有稳定的收入,待遇还很好。

    尤其是很多定居在这的灾民,要不是刘镇庭赈灾,他们早饿死了。

    可他们有热情,却没实战能力,上了战场只会白白牺牲。

    就在这时,一阵生硬的河南话,突然响起:“伍团长!让俺们上吧!”

    伍常波转头望去,只见一群白俄人正快步走来。

    如今,刘镇庭提倡让白俄人学习本地话。

    这群白俄人虽然说河南话还有点吃力,可听还是没问题的。

    他们大多在四五十岁年纪,有男有女。

    男人们身材高大,脸上刻满风霜,女人们虽面带皱纹,眼神却十分坚毅。

    为首的是个头发花白的白俄老头,名叫安德烈,曾是沙俄军队的军官。

    十年前跟着族人流亡中国,后来又兜兜转转的跑了到上海。

    一路颠沛流离,受尽了歧视和白眼。

    是刘镇庭收留了他们,不仅给他们提供住处和温饱,还给他们提供了工作和身份!
    第(1/3)页